天使投资人朱波给90后创业者的5点建议
温城辉、余佳文、王凯歆,这些是创投圈有些“另类”的创业者,他们都被贴上90后创业者标签,言论大胆,善于吸睛,也饱受争议。
巧合的是,这三人的背后都有同一个投资人——创新谷创始人朱波。朱波对年轻人表现出了异于同行的偏爱,他投资的创业者中,90后的比例高达15%-20%。
如今,温成辉高调裁员、王凯歆创业失败、余佳文则变得低调。三人的处境再一次激发了外界的好奇和猜测。朱波在接受某媒体专访时表示,对投资90后创业者之道重新做了思考。
我为什么青睐投资90后?
在我的投资组合中,90后创业者占比约15%~20%。90后年轻创业者的短板是比较大的,20岁左右的创业者创业失败率远高于30~40岁的人。不过,之所以我会选择将90后创业者作为自己重要的方向之一,有两点原因:
1.年轻的创业者更具有颠覆性。
当初我创业的时候,也就20多岁。Facebook、苹果、谷歌、微软、雅虎的创始人都是在大学时候就开始了创业。所以我认为,年轻人是创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。
20~30岁的创业者无法在传统领域跟巨鳄抗争,只能面对未来去创造一个属于新一代年轻人的东西,才可能弯道超车,因此他们的创业思路往往比四十岁左右的创业者更具有颠覆性。
现在这个时代发展如此之快,未知大于已知,今年能够看得清楚,明年就可能看不清楚,后年更是无法预测。在不确定性如此大的年代,年轻人更具有想象力。所以,我觉得年轻人有足够的梦想,有一个可行的方案,社会就应该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。正是这样的理念驱动着我关注年轻创业者群体。
2.为了在投资时寻求差异化发展。
当初我进入天使投资行业时,是资本市场的新手,不可能在主赛道上跟主流的投资人抗衡,所以只能在主流投资人不关注的领域和人群中去寻找切入点。如果我当时也高调地跟他们在主赛道上抢精英创业、海归创业,别人为什么选我?
《创新者窘境》这本书就曾说,所有成功的创业都是从一个不起眼的边缘地带切进去,经过几年的发展,非主流变成主流,或者与主流并驾齐驱。我把做天使投资也当成一次创业,虽然我的目标是要达到最上层,但一定是从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切入。
现在,我的精力主要是在第一层的上端圈子,因为中国60%左右的优秀创业项目是在这个圈子被消化掉的,所以我现在主要任务便是把圈子里的资源挖深挖透;第二层圈子创业项目质量次之,以区域位置为主,比如华南、上海、杭州、北京等地域性很强的圈子;第三层圈子创业项目再次之,是以平台为主,他们形成了一个创业者生态圈;第四层圈子就是各地方的路演中心、孵化器里的创业项目,这些项目的质量大多数比较差。
当然,当慢慢变成“主流”后,我会继续关注年轻的创业者。不过,今天的风口发生了变化,现在更多的是投资以技术驱动为主的创业,一些大一大二的学生不见得有资历做这个事情,所以看的年龄会稍后点,差不多30岁左右的人。
给90后创业者的建议
我也想给90后创业者几点建议:
1.无论资本如何捧你,都不要忘乎所以,因为资本不是傻子,如果你的盈利不行、市场有问题,资本迟早会弃你而去,因此创业者要守得住初心,回归商业本质。第一把产品做好;第二把你的客户关系客户群体维护好;第三尽可能做到收支平衡或盈利。
2.90后创业者不要轻易放弃梦想,但也不要因为环境的冷热迷失方向。我自己本身也是创业者,曾经上去又下来,品尝过鲜花与美酒,也曾掉到过万丈深渊。深知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。尤其现在移动互联网红利、人口红利已经渐渐消失时,所谓躺在路上推着你走的时代过去了。
3.CEO分两种,一种是“极靠谱”,一种是“极不靠谱”。90后创业者要兼具“极靠谱”和“极不靠谱”的气质。
“极不靠谱”的人一般都非常善于升维思考,他会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长远的事情,具有颠覆式创新思维和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,关注宏观但不注重细节,缺乏端到端的执行能力;“极靠谱”的人则具有极强的降维打击能力,关注细节,具有极强的端到端的执行能力,但不够性感,而且上升空间会被挡住。
我希望90后创业者“靠谱”些比较好。因为“极不靠谱”的人创业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,他之所以“不靠谱”是因为他有过很多靠谱的经历让他变得“不靠谱”,也就是“艺高人胆大”,如果没有过去的积累,怎么能靠谱?
从创业角度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创业者:有情怀、有梦想、有分享精神,而且他过往的经历和资源能够支撑这个梦想的实现,因为这样的创业者能够把事情做大,天花板够高。当然,我也会看他边上有没有与之匹配的合伙人帮他完成这件事情。
如果创业者跟我讲很实在的事情,我也喜欢,不过我也同时考虑这个公司的瓶颈在哪。因为往往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,创始人会变成公司的瓶颈,他的视野和梦想可能会变成公司的天花板,太“靠谱”的创业者在贴地飞行的时候,很容易忘记仰望星空。
4.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,未来是技术创新的时代。至今,美国互联网发展20年,中国互联网发展15年,这波浪潮中产生了很多商业模式,最大的特征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,以互联互通的模式,实现信息扁平化,使得信息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。
但它并没有从技术上对公司的效率和产业进行本质上的改造。未来,将是以技术和智能为主驱动力的创业,20岁左右的创业者在知识和技能上显然是不匹配的。
所以,在这个新旧时代切换的年代,90后年轻的创业者一定要静下心来。如果没有独特的东西不要瞎创业,因为死亡率很高。如果你想做外卖做微商,可以赚点小钱,但不要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做,可以选择一些流量变现、内容变现的方向。
5.商业模式创新还有一个机会,那便是“曾经的红海变蓝海”。
现在,有很多二十岁左右的人开始迷茫,不知道该怎么办,因为他们仍然停留在模式创新上。不过我觉得有一个模式创新还有机会,那就是由新技术、新业态、行业融合后产生新的东西,使得很多表现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,“曾经的红海开始变成蓝海”。
比如,微信、陌陌等社交形态是25岁以后的人喜欢的,而年轻人觉得他们太商业化,所以如果关注16~25岁年轻群体的需求和体验,这就是“曾经的红海变蓝海”,90后创业者可以把目光放到新生代的成长上去。